人间四月春意浓,正是牡丹花开时。眼下,洛阳天盛盆养牡丹园艺有限公司的盆栽牡丹也进入了盛花期。与别处不同,这里的牡丹个子矮、重量轻,花朵却依然硕大,雍容华贵之姿分毫不减。
人间四月春意浓,正是牡丹花开时。眼下,洛阳天盛盆养牡丹园艺有限公司的盆栽牡丹也进入了盛花期。与别处不同,这里的牡丹个子矮、重量轻,花朵却依然硕大,雍容华贵之姿分毫不减。
人间四月春意浓,正是牡丹花开时。眼下,洛阳天盛盆养牡丹园艺有限公司的盆栽牡丹也进入了盛花期。与别处不同,这里的牡丹个子矮、重量轻,花朵却依然硕大,雍容华贵之姿分毫不减。
“盆栽牡丹在追求低矮的同时,花朵要够大。”洛阳天盛盆养牡丹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进介绍,盆栽牡丹不能追求绝对矮化,必须确保花叶协调,毕竟只有具备美感才能赢得市场。
目前该公司已经能够种植出一致性极强的4公斤以下微型盆栽牡丹。在19厘米盆径条件下,能够开放2至4朵花,每朵花的直径不低于18厘米,在业界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张进今年35岁,201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洛阳,开始跟着父亲学种植牡丹。2016年,他敏锐意识到,随着牡丹文旅产业的发展,单纯的室外赏游已无法满足大众需求,消费者希望把更多牡丹产品带回家。然而,传统盆栽牡丹过于笨重且不易成活。于是,张进迅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开始探索微型盆栽牡丹种养技术。
张进通过与高校、农科院等合作,引进了一批适合做矮化盆栽牡丹的品种。他介绍,适合做盆栽牡丹的品种有50多个,但其中很多新品种仍处于前期扩繁阶段,数量有限,暂时不适合进行规模化种植。
“开花稳定、批量种植是我们选择品种时重点考虑的两个因素。”张进说,前期主要是通过嫁接技术在大田内进行扩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将其统一移栽至花盆内。
牡丹根系发达,适合栽种于深厚土层,在花盆内种植须提供充足的养分。张进选择了质轻松软、有机质含量高的草炭土,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保水性差。“花盆容积小,传统灌溉方法无法控制水量,根茎结合部一旦出现积水,牡丹就容易得茎腐。”张进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决定尝试滴灌。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公司最终决定引进国外水肥一体化产品,实现了盆栽牡丹的精准灌溉、定量施肥。
解决了水的问题,高温又成为一大挑战。张进说,2017年团队一共种了4万盆牡丹,4月的时候如期绽放,单盆重量也稳定在了4公斤左右。团队成员无比激动,然而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多久,6月的高温就让牡丹耷拉了头,也给大家伙的热情浇了一盆凉水。
张进说,夏季高温,太阳直射情况下,盆内温度甚至能达到65℃,接触盆壁的根系容易发黑,出现叶片早衰。到了7月、8月,牡丹陆陆续续死了一半,真的是“度夏如渡劫”。
于是,团队成员开始新的尝试。除增设遮阳网、加装喷淋装置,创新采用盆套盆栽种模式,利用中间的空气层与外界隔绝,实现降低盆内温度、减少水分蒸发的目的。
在张进的牡丹种植园内,遮阳网下的牡丹竞相开放,雍容华贵。他说:“开花的牡丹格外娇贵,这个网防晒又防雨,可以有效延长花期。这些都是近期准备出货的。”
说话间张进伸手一指,对面的大田里还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牡丹,高度仅到人小腿位置。他弯腰伸手一提,轻松拎起一株,竟也是盆栽的。“看起来是在土里,其实是在土里挖了坑,还是栽在套盆里。夏季地温低,这可是天然空调房。”张进介绍。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张进团队已经掌握了矮化盆栽牡丹种养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种植,年产量近6万盆。
产量这么大,销售情况如何?张进听了呵呵一笑:“根本不愁卖。”由于株型小、便于携带,很多洛阳人会选择将这种“迷你”牡丹送给来洛赏花的亲戚朋友。不少外地人来洛看到后也会毫不犹豫买一株带回家乡。
张进介绍,他一开始主要是和大型花卉市场合作,除在本地销售,还销往武汉、西安等地。由于株型小巧适合家庭室内种植,受众多,因此在线上销售具备独特优势,慢慢地牡丹也开始“触网”,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千家万户,成为不少人的家中一景。
张进说,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养牡丹必须要有大院子,看到我们的产品,才知道在阳台上就能养,矮化盆栽牡丹因此迅速俘获了一批爱花人士。
“牡丹不仅是一朵美丽的花、一个品种,更是一个产业生态链。我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通过产业化发展找到牡丹融入人们生活的切入点,把传统的园林牡丹转化为矮化盆栽牡丹,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让牡丹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点缀。”谈及公司的快速发展,张进感慨颇深。
张进表示,近年来,洛阳将牡丹自主培育和引种培育作为重要任务,每年育种杂交组合超过200组。科研工作者正通过技术手段,让色泽纯正艳丽、花型硕大丰富、花香馥郁芬芳等不同特质在一朵牡丹花上同时呈现。
“洛阳不仅有富集的牡丹种质资源,更有一大批孜孜不倦的科研人员,这就是我们的底气。”张进说。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把单棵盆栽牡丹的重量降到3公斤以下。”张进说,相比传统经销模式,直播带货式的点对点销售占比逐渐增加,运费相对较高。如果能进一步降低重量,运输成本就能降低一半,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矮化盆栽牡丹的市场格局。
“目前,单棵牡丹的售价基本都在100元以上,由于客单价高,直播时每一个单品都要进行展示,便于消费者直观了解产品情况。”张进介绍,未来,随着牡丹组培技术的成熟,一开始就可以移栽入盆,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到那时候,产品标准化生产,单棵价格有望降至百元以内,盆栽牡丹销量将更为可观,绝对的爆款。”谈及未来,张进信心满满,充满期待。(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飞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