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襄阳,有这样一位无腿驾校教练褚明强,他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残疾人的逐梦之路。7 岁时因车祸失去双腿的他,凭借顽强的意志考取了 C5 驾驶证。此后,怀揣着让更多残疾人走向远方的梦想,他用两个板凳、一辆电动三轮车,陪伴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学员练车。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众多学员顺利拿到驾照,开启了新生活。褚明强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坚韧与担当,更折射出襄阳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果。这座城市正全方位、多维度地为残疾人提供支持与帮助,助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价值。
在襄阳,像褚明强这样助力残疾人掌握技能的案例并非个例。襄州区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帮扶新模式,以咖啡烘焙产业为切入点,开展 “幸福就业共同缔造” 志愿助残项目。襄阳郎诚农旅发展有限公司与襄州区爱联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计划为全区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 300 人次、共计 50 节的创业培训课程。
活动现场,咖啡师、烘焙师与残疾人学员一同展示咖啡拉花技艺和烘焙作品,吸引众多市民关注。残疾人学员们通过专业培训,不仅掌握了一门实用技能,更获得了就业增收的机会。鸿岳梦工厂社会助残服务中心则为残疾人提供手工艺品制作培训,扎染围巾、蜡染装饰画等作品,不仅展现了残疾人的艺术才华,还为他们开辟了新的收入渠道。每件手工艺品附带的 “匠心故事卡”,让我们消费者更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逐步提升了产品的吸引力。
枣阳市残联开展的 “农机助残” 宣传推广活动,聚焦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重点解读 “农机助残” 补贴政策、产品配置、申请流程等内容,帮助残疾人进行收益测算,提升他们参与农业生产、实现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枣阳市残联还持续跟踪服务有购机意愿的残疾人及合作社,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响应需求,让农村残疾人通过辛勤劳动实现就业增收。这些技能培训活动,从实际的需求出发,为残疾人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帮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康复训练对于残疾人身体机能恢复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市儿童福利院积极引入先进设备,为残疾儿童康复助力。今年十月,市儿童福利院引进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帮助脑瘫患儿进行站立、行走等康复训练。该机器人具有被动模式和主动触发模式,既能带动孩子感受正确步态,又能在孩子主动抬腿时辅助迈步。使用三个月以来,已有数十名儿童参与训练,他们的肌力和异常姿势得到一定的改善,主动参与康复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
此外,福利院还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有趣的训练环境,通过播放音乐、朗诵古诗等方式与孩子互动,缓解训练的枯燥感。一批完成康复治疗的孩子已顺利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康复效果,还减轻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负担,体现了科技在残疾人康复领域的重要作用。
健身活动也是襄阳市关注残疾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受中国残联委托,第 14 届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色活动在襄阳市樊城区举办。本次活动以 “健身助力美好生活” 为主题,吸引近百位残疾人运动爱好者及其亲友、助残志愿者参与。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健康和康复知识讲座、弹力带健身操普及,以及投壶、踢毽子等趣味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为残疾人搭建了展示自我、融入社会的平台,传递了社会关爱,激发了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信心。
近年来,襄阳市持续举办健身周、特奥日、冰雪运动季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蒸蒸日上,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共享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果。通过健身康复活动,襄阳市全方位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让他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襄阳,各种关爱服务活动让残疾人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谷城县残联联合民间义工协会,在安家岗残疾人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残志愿者文艺团队带来优美舞蹈,传递对生活的热爱;残疾朋友在义工带领下认真学习手势操,增进身体协调性和社交能力。志愿者还带领残疾朋友走进湿地公园,让他们亲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美好。
“隔一段时间志愿者就把我们组织在一起,做游戏、表演节目、带到附近游玩,我们觉得很充实、很开心。” 襄阳市谷城县城关镇东升街社区居民吴海燕的话语,道出了众多残疾人的心声。这些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又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在全国爱耳日期间,襄阳市残联开展湖北省人工耳蜗项目需求筛查工作,为听障儿童打开有声世界。全市已筛查出合乎条件的 23 名重度听障儿童,其中 4 岁半的阳阳(化名)在 2 岁时通过筛查纳入救助项目,安装人工耳蜗并经过康复训练后,如今能清晰表达需求,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自 2007 年人工耳蜗项目启动以来,全市已有 224 名重度听障儿童重获新声,85% 的受助儿童实现正常入学。这一项目构建起 “筛查 - 植入 - 康复” 全链条救助体系,为听障儿童家庭减轻负担,让孩子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教育是残疾人融入社会、改变命运的重要方法。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 2025 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明白准确地提出要依法保障可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襄阳市积极做出响应政策要求,在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中,严格落实特殊群体支持措施,健全入学工作台账,加强关爱帮扶和教育资助,确保残疾儿童应入尽入。
襄阳市各地学校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服务。特殊教育学校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配备专业教师和康复设施,满足残疾儿童特殊教育需求。普通学校积极接纳随班就读残疾儿童,通过开展融合教育活动,让残疾儿童与普通学生一同学习、一同成长。一些学校还为残疾儿童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提供一对一辅导、心理支持等服务,帮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跟上教学进度。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襄阳市在国家和省级政策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系列扶持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在就业创业方面,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给予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支持;对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奖励,鼓励企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在康复服务领域,加大对康复机构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康复服务质量和可及性。对残疾人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给予补贴,减轻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在教育方面,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标准,确保残疾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襄阳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襄阳在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从技能培训到健身康复,从关爱服务到教育保障,再到政策支持,全方位、多层次为残疾人提供帮助。这座城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尊重,让每一位残疾人都可以感觉到社会的温暖,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未来,襄阳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完备残疾人事业发展体系,为残疾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残疾人事业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残疾人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发展成果,绽放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