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亲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在12月19日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引用古诗“广州诸舶口,最是澳门雄”,指出澳门人向来具有拼搏精神,希望澳门展现更大魄力,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更好地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开创澳门发展新局面。屈大均(16301696年),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屈大均对经史子集均有涉猎,著述有《广东文集》《广东新语》等“屈沱二十四种奇书”,且存诗超过6000首、词超过300首。爱国主义是屈大均研究和创作的重要主题。其十分关心澳门的情况,尤其关注葡萄牙人占领澳门后对国家的影响。1689年,垂暮之年的他到访澳门,后将此行关于澳门及西洋、东洋的事物和情况,以“澳门”条目的形式记在《广东新语》中;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赋诗多首,以《澳门》(六首)流传最广,《澳门其一》是第一首。诗人既对因西洋人带来的繁盛海外贸易表现出赞叹,又深感祖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侵犯,对澳门可能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而深感忧虑。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指出,葡人盘踞澳门属于早有预谋,他们武器精良,所能掣肘的是其远离本土,粮食易于告竭,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以武力护边。在《澳门》(六首)后续的几首诗里,诗人写了葡人在澳门筑庐舍、设教堂、筑城垣,以澳门为家,提示葡人架设炮台对安全的威胁。可惜的是,诗人考察澳门的1689年,康熙帝才完成第二次南巡,并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清朝对于澳门这一南方边陲的弹丸之地并未在意。屈大均是较早将对西方列强的忧患意识形诸吟咏的,历史证实了诗人的预见。道光年间,以英国为代表的殖民主义者向中国大量倾销,澳门是集散基地;由而引发的战争,澳门又成为英国军队侵华的桥头堡。澳门是镶嵌在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伟大祖国的一方宝地。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5000年以前,已有土著古越族人在香山岛居住;公元前214年,香山岛为秦南海郡辖地;公元前111年,为汉南海郡之番禺辖地;唐,香山土地逐渐连成一片;北宋1082年,改立香山寨,属东莞县管辖;南宋1152年,始建香山县,隶属广州府,而澳门属香山县长安乡(明属香山县恭常都、清属香山县下恭镇)辖地。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1553年,葡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由,通过向明朝官员行贿,在澳建立固定居住点;1557年,明政府同意葡人在澳居住,但于1608年颁布《制澳十则》加强管理;战争后,葡人开始扩张,1845年抢占关闸、1851年占领氹仔岛、1864年占领路环岛;1887年,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承认其“永居管理”澳门。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轮谈判,中葡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历时4年多起草筹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于1993年经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澳门翻开“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历史新页。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25年来,澳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大幅度的提高,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特别是制度机制方面,“一国两制”制度体系逐渐完备,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一定效果维护;系统建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依法行使高度自治权,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行政主导体制运行顺畅,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更加稳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民主政制得到完善,澳门居民享有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一国两制”政治社会基础更加坚实。习主席深刻指出,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具有非常明显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是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好制度,是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好制度,必须长时间坚持。“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护。这25年的成功经验还充分证明,法治是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首先,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宪法是国家根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法律渊源。基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在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为“一国两制”在特别行政区的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法律制度。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依法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各项权力。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对港澳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国家宪法和港澳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再次,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要把依法治理和担当作为结合起来,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和法律和法规,深入推动公共行政改革,完善组织架构,革新管治理念,改进管治方式,强化宏观统筹,建设高效、有为的服务型政府,激发社会蕴藏的巨大活力和发展的潜在能力。优化公共政策咨询机制,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健全政府和立法会协同立法机制。严格公正执法,完善司法制度,提升司法效率,坚定维护法治。推进公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管治队伍建设,完善廉政监督管理体系。最后,必须从始至终保持警惕,“一国两制”实践不会一帆风顺,未来港澳仍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加以妥善应对。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港澳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要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巩固香港、澳门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