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展览以“1923——未来”为时间轴,以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动荡变革与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为宏观背景,以《历史赋予了我们什么?》《时代需要做什么?》《为什么我们坚信中国文化的力量?》《中国文化如何自觉?》《未来之约》这五大板块具体呈现了方济众的人生轨迹、艺术历程、文化担当与人格魅力。该展览展出陕西国画院所藏方济众国画与书法作品28件,这中间还包括《水乡初夏》《秦川雪后》《风定犹有碧玉香》《巴山锦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夜水草滩》等多件代表性作品。在此基础上,并特地展出了与方济众在陕西国画院工作期间相关的李可染、华君武、叶浅予、石鲁、何海霞、关山月、康师尧、罗铭、李梓盛、张仃、陆俨少、吴冠中、黄胄、徐庶之、唐云、郑乃光、王子武、刘文西等数十位艺术名家书画作品46件,以期更为立体化多视角地呈现和复原方济众与陕西国画院的历史时空。
由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主办,陕西夏阳青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承办的《苍松远声——崔振宽师生画展》于2023年12月17日下午三点在崔振宽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张渝先生策展,并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呈现了崔振宽先生及其学生石英、井融飞、李天海、许可五人的近百余幅作品。
本次展览,城南书社六位青年书法家刘勇、王鑫、王超、王鹤、张静雷、卢朝精选了各自近三年来创作的书法作品,每人10余幅,共近百幅作品。书体篆、隶、楷、行、草兼备,样式中堂、对联、条幅、题跋皆具。既兼顾展厅的视觉效应,又有恬静会心之作。书写内容,既有传诵千年的古诗文,亦有自做遣兴的小品文。展示了这一段时期他们的审美志趣、文化修养和笔墨担当,展现出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朝气,守护传统的正气,弘扬艺术的清气,渴望求知的勇气,同时也表现出他们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本次展览以多元化、创新性和互动性为主旨,汇聚了优秀书画作品、非遗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及非遗项目研发文创作品,不仅展出终南山钟馗民俗信仰、碑林彩塑、葫芦刻画技艺等传统非遗项目,还有西安剪纸、传统花馍等有关年俗年味的新春作品。 多样的展览形式,展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现代生活融合的艺术价值,以及不一样的风格、不同传承背景的文化艺术风貌,充分展示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丰富内涵。
本次展览紧扣“印象红色”的主题,通过邀请创作和公开征稿的方式,精选了100余幅职工群众创作的精品力作,其中50余件书法作品主题鲜明,饱含深情的书写革命伟人与英雄先烈感人至深的诗词警句,或是刚健庄重的篆隶楷,或是沉雄痛快的自行草,创作严谨,风格多样,突出表现凝聚巨大精神力量的红色革命精神。30余件雕塑作品主题突出,艺法精湛,既有浓郁独特的个人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印记。20件余美术作品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背景,以革命人物和重要事件为中心,精心选取素材,广泛利用国画、油画、水粉等多种美术形式,深入创作表现,展现了红色文化之美和新时代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书之神、画之韵中,诠释着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满腔情怀。
此 次 展览展出展品65件,其中珍贵文物31件,首次对外展出文物18件,如宋云亮日记《赴朝碎记》、斯诺1939年7月的疫苗注射证、1942年版《陕西省银行志》等; 展出300余幅历史照片,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历史为背景,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发展历史为主线,以纪念馆代表人物为副线,用四个章节全面反映了纪念馆的发展历程; 展品中还有近年来新征集的文物,如刘鼎的藏书、林伯渠的眼镜、李涛的毛毯、刘力贞的桦树皮盒、冯九如的公文包、华寿俊的羊皮大衣等。 这些文物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纪念馆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首届象鼻子湾村写生季暨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5周年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写生展
近十年来,在中国美协和陕西省美协的指导下,延安的美术展览、采风、创作与学术研讨活动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这次的写生展作品集收入写生艺术家以及鲁艺师生的写生作品200余幅,作品紧扣时代脉搏,立足于讴歌人民,挖掘真实的生活之美,彰显了延安红色基因。 写生作品的展出和出版,对推动延安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展现新时代延安艺术风采必有裨益。
“水墨丹青·发现宝鸡”全国中国画文旅创作活动是“发现之旅”宝鸡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之一。展览共展出精品100幅,其中邀请作品40幅,获奖及入展作品60幅,题材内容丰富、艺术风格多元,主要体现自然风光、古物遗珍、人文古迹、英雄圣贤,同时亦有风土人情、民俗事项,彰显了厚重的周秦文化渊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必将成为高质量推进宝鸡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强力引擎。
古人往往将最重要的事情记录在石刻上,鲁迅先生曾说“敢契(qiè)贞石,以励后昆”,此次展览也因此而得名。“碑石传拓”技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前身。碑帖拓本集艺术、史料、文学、工艺和目录学于一身,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临习书法的重要范本,更是金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本实物最早见于唐代。
此 次展览以 “塑说新时代”为主题,分为“塑说中国精神”“聚焦当代生活”“数字艺术探索”三个板块,集中展现了雕塑家们近年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成果——作品用精雕细刻描绘神州巨变,传递着对于社会民生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作品与数字技术等新兴创作方式和技术方法充分融合,使得艺术创作更自由和多样化。
该特展共分为“枕史掠影”“枕之万象”“枕上华章”“枕中技艺”四个单元,时间跨越了西汉到近现代各个阶段,集中展出南越王博物院藏历代精品枕文物121件/套,材质多样,造型别致,装饰精美,它们既是日常的实用器,也是匠心独具的艺术品,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展览通过枕的历史、形制、装饰和工艺,展示了内涵丰富的枕文化及枕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