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宋女士的亲戚得知此事后认定宋女士上当受骗了。宋女士却始终不相信,并立刻动手开始制作。宋女士本来手就巧,串珠子的手法也并不复杂,只花了几天便串好了一幅作品。宋女士满怀信心地去找店老板,谁知老板告诉她,串得不错,但太稀疏了,不符合厂家的要求,要重新串。随后宋女士又串又拆了好几回,没有一个通过“质量验收”,前后一月的时间。“这样一个时间段我才感觉是真上当了,即使我串得再好他们也会鸡蛋里挑骨头。”
水母网12月8日讯 (YMG记者张千帆 实习记者王雪菲)家住烟台开发区的市民宋女士一直经营着小买卖,工作之余她一心想找点事情做以补贴家用。一天,公交车上的一则小广告吸引了宋女士的注意,“免费学习手制工艺品技术,高价回收。”宋女士动心了,便按照广告上的地址找上门去。
在长江路的一个写字楼,宋女士见到了工艺品回收企业的老板。老板十分热情,他告诉宋女士,来他们这里学习技术不要钱,不用自己花钱买材料,就可以把东西带回家制作,串好绣好的成品厂家还会高价回收。“不花钱学技术,回家串珠子又能顺便做着小买卖,做好了还能卖个好价钱”,宋女士觉得这事靠谱,当即准备将不一样的颜色的珠子拿回家开始制作。这时店老板又说,如果线元押金,目的是防止工人把东西拿走,厂家没办法回收。宋女士觉得有道理,就掏了200元押金,与店老板签订了份合同后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回家后,宋女士的亲戚得知此事后认定宋女士上当受骗了。宋女士却始终不相信,并立刻动手开始制作。宋女士本来手就巧,串珠子的手法也并不复杂,只花了几天便串好了一幅作品。宋女士满怀信心地去找店老板,谁知老板告诉她,串得不错,但太稀疏了,不符合厂家的要求,要重新串。随后宋女士又串又拆了好几回,没有一个通过“质量验收”,前后一月的时间。“这样一个时间段我才感觉是真上当了,即使我串得再好他们也会鸡蛋里挑骨头。”
宋女士说,这一个月内她也没看到别人交上成品。由于交钱时,合约上没有明确回收的技术标准,令她有苦难言。
该公司是在居民区内租用民宅,门头很简陋,只是在纸板上用圆珠笔写的字,但墙上悬挂着营业执照。店内的工作人员面对记者的询问总是十分耐心地解答,并一直鼓励记者“很容易学,不难。”
记者当面尝试制作后,又询问工艺品的回收是否会遇到阻力时,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是符合相关规定的,一幅80元,必然不会克扣。但是合同规定的是必须制作5幅以上才能退还押金,不然厂家也不允许。”
记者注意到,此公司“法律合同”上成品回收标准非常模糊,并无详细规格的说明。
据了解,宋女士曾多次联系有关部门,却始终没有办法确认有充足的受骗证据。由于该工艺品回收企业进行了工商登记,但由于与加工者之间没有消费纠纷,工商、消协等难以介入。回收企业与宋女士签订的是定做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部门也无能为力。记者随后在某搜索网络站点进行搜索时,发现类似骗局在全国不少都曾出现并被揭穿,行骗模式与宋女士遭遇的情形如出一辙,而且游离于各部门间的管理盲区。
对此,山东旭冉律师事务所的郑楠律师认为,如果宋女士要走司法程序确实挺麻烦。郑律师提醒市民提高警惕,此外,如果涉及人员较多,也可以组织起来,联合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