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考古学科历史与艺术教育传统,解放前的老浙大就有艺术和考古相关学科。1978年,在夏鼐先生支持下,杭州大学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计划;1998年组建新浙江大学时,学校成立了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系,对外称艺术学院;2005年,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成立,主要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研究;2008年,在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基础上,组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同时学校决定筹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2010年,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2019年5月,浙江大学决定在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等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
学院以“4系+1馆”为主要架构,即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系、设计艺术系4个学系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拥有考古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与计算机学院共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考古学、艺术学理论两个博士后工作站,文物与博物馆、美术两个专业硕士点,以及文物与博物馆学、书法学、中国画、艺术与科技(原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4个本科生专业;设有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艺术史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所,以及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和鉴定研究中心、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故宫学研究中心、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城乡创意发展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学院现有全职专业教师59人,其中正高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23人;有行政(含事务专员)与专业方面技术人员31人,博士后12人,项目聘用人员62人;全日制在校生共509人,其中本科生231人,研究生278人;攻读学位的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近60人。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守正创新”,努力汇聚艺术与考古领域高水平的学者和艺术家,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艺术与考古学院。
鉴于我国人民在经济腾飞之后,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国内的艺术活动异常活跃和中外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我院面向艺术收藏界、文创及各有关领域已推出了四期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研修项目(Art Collecting and Appreciation Program,以下简称“ACAP项目”),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ACAP项目基于艺术与考古学院的专业师资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系统梳理和传授艺术品知识;结合行业特色,配套相关课程和艺术品鉴定与赏析的案例分析。希望培养尚未收藏、但有实力的人,对艺术品收藏产生兴趣,引领他们走上健康的收藏之路,避免在早期收藏活动中走弯路;提高慢慢的开始收藏的人们的收藏品味和鉴赏技能,整理出版自己的藏品;帮助那些想投资艺术品市场的人们,找到合理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和路径。
由我院骨干教师和国内外公认的艺术品学者和专家、成功的收藏家,开展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实战教学模式。
利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进行实物与实景教学。走访国内博物馆、美术馆、考古遗址、拍卖会现场,通过实地、实物的观摩考察,补充和消化课堂知识。
中国艺术收藏的历史与现状、书画收藏与鉴赏、金石收藏与鉴赏、瓷器收藏与鉴赏、佛像收藏与鉴赏、古玉收藏与鉴赏
现场教学:(1)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藏文物鉴赏;(2)由资深鉴定家携带藏品进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1)参观西安碑林;(2)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3)参观西安博物院;(4)参观杭州孔庙。
现场教学:(1)参观老虎洞窑址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2)观摩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文物及标本;(3)参观龙泉青瓷大师作坊并考察龙泉大窑遗址;(4)参观考察景德镇御窑窑址及景德镇陶瓷博物馆;(5)参观汝窑清凉寺窑址;(6)参观四川遂宁宋瓷博物馆;(7)参观故宫博物院陶瓷馆。
现场教学:(1)飞来峰石刻造像与西夏元时期多民族佛教艺术;(2)参观云冈石窟;(3)参观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4)参观龙门石窟。
现场教学:(1)参观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近距离观摩古玉器;(2)现场观摩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馆馆藏文物。
白谦慎教授担任本项目总策划兼课程学术导师,亲自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深度指导课堂教学内容,多方面把控课程质量。
白谦慎现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教授。1997年任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2004年获终身教席。2002年,白谦慎教授与华人德合编《兰亭论集》获首届“兰亭奖”编辑奖。2004年在美获古根汉研究奖金。2011 获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资深学者研究奖金。其代表作《傅山的世界》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
谢晓冬策展人,在艺科技创始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客座导师。曾任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策划多个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拍卖项目和展览,如过云楼藏书拍卖、南长街54号梁启超重要档案拍卖、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永乐大帝的世界——御制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等。
林 霄 业通集团董事长、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董事长,作为收藏大家的林霄先生,倾力收藏二十年,涉及西洋油画、古代书画、玺印、青铜器领域,尤其在明代书法领域已成令人瞩目的体系。
陈根远 古籍善本拓片金石鉴定专家,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收藏》杂志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文化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委员,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碑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
王光尧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长期致力于古陶瓷研究和陶瓷考古工作,尤其关注中国古代官窑制度与官窑瓷器、陶瓷考古方法论方面的研究。
宁 钢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高等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长江学者评委,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汤苏婴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浙江纪年瓷》(主编),擅长龙泉青瓷的鉴定。
刘 越 瓷器鉴藏家、作家。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获得考古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2016年就职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历任瓷器工艺品部和陶瓷部总经理,策划组织各类重要拍卖上百场,在国际陶瓷收藏界有重要影响。出版有陶瓷专著《收藏之眼》、《文心净色》等。
陈海波 资深当代艺术品投资专家,艺术品鉴定师和艺术品评估师,陶瓷鉴定家、鉴赏家。
周少华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化促进会艺术陶瓷文化中心执行副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鉴定中心副主任。
钱伟鹏 上海天物博物馆馆长、当代著名瓷器鉴赏家、国家文物局原驻外文物专家。
一西平措 中国香港瀚海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
马 德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敦煌学与敦煌石窟艺术。
王跃工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兼任故宫博物院宫廷戏曲研究所所长、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秘书长、副所长,长期从事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的保管与研究。
王瑞雷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是做汉藏佛教艺术史,丝绸之路及跨喜马拉雅区域佛教艺术交流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史家珍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与田野考古工作,先后主持发掘了洛阳市栾川县伊河南岸孙家洞旧石器遗址发掘等数处大型古代遗址和洛阳汉帝陵等数十座重要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
陈百忠 台北卡庐博物馆馆长、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与收藏家,曾担任西南民族艺术研究所创办人、灵鹫山佛教教团总顾问、中华文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罗文华 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是做明清宫廷历史、宫廷藏传佛教史和藏传佛教图像学研究。
杭 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挂职)、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院长。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先生学习历史时期考古学。曾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元考古、佛教考古、文化遗产学。
谢继胜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主要是做汉藏佛教艺术史与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获“中国藏学珠峰奖”三次。
廖 旸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是做佛教艺术研究。
黎毓馨 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研究馆员,主要是做江浙佛教考古与艺术,主持发掘杭州雷峰塔遗址等。
霍 巍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考古、西南考古、西藏考古、文物学与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博物馆学等。
刘云辉 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省文物局副局长。从事古代玉器研究30余年。出版《周原玉器》、《陕西出土东周玉器》、《陕西出土汉代玉器》、《北周隋唐玉器》等专书8部,发表古玉研究论文80余篇。
刘 斌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曾主持和参加过众多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多年来一直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工作。曾参加过反山、瑶山等重要遗址的发掘。2007年发现良渚古城遗址,并长期主持良渚的考古发掘工作。在中国史前考古和史前玉器研究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主要学术著作有:《南河浜——崧泽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法器与王权——良渚文化玉器》、《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记》等。
何少峰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收藏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馆馆长。
徐 琳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研究院玉文化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文博专业本科毕业,南京大学历史系美术考古专业方向博士毕业。任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一直注重玉器器物学的研究与鉴定工作,将考古出土品作为标准器,对故宫博物院院藏大量的传世玉器进行“库房考古”式的再研究鉴别工作。出版专著《中国古代治玉工艺》与《古玉的雕工》。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篇——明代》上下卷和《山川菁英——中国与墨西哥古代玉石文明》、《域外神工——故宫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等,执行主编《中国传世玉器全集》八卷本等,另发表专业论文及文章八十余篇。
艺术品收藏者及爱好人士;有收藏和投资潜力的企业家和实业家;投资机构高层管理人员或资深投资人;从事文创产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等。拥有非常良好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该班仅招30人。
预计开班时间为2022年12月17日。实行模块制教学,以案例式教学为主。学制一年,每个月集中2天研修(周六、周日),期间穿插艺博馆展览、国际工作坊、学术沙龙等选学活动。
根据学术导师教学选择,在浙江大学等高校、窑口现场、研究所、博物院、石窟寺等知名文博机构和大师工作室、艺术市场进行授课。
学员完成研修班所有课程并且考核合格者,浙江大学颁发《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级研修班》盖有学校钢印及校长签名印章的高级研修证书,浙江大学统一编号,官网可查。学员将成为浙江大学终身校友,享受浙大校友待遇,结业后可继续并优先参加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行的有关活动。
上述费用包括:学费、学校综合管理费、专家课酬及个税、教材资料费、证书费等。学员学习期间食宿费及赴外地考察交通费自理,学校可代为办理。
联系手机号码(微信同号),领取报名表。报名资料经审核确认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向学员发出录取通知书。学员接到录取通知后,三日内将学费以汇款方式到学院指定账户,本院收到学费后,由有关人员为您及时办理入学手续。
办公地址: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528室、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41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