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的妙处,在于那英自己的反响。她没发长文解说,也没让团队控评,反而在节目里肆无忌惮:看见其他人藏零食,她直接上手抢,说“有好东西要共享”;被问到“网友说你像蝗虫”,她翻了个白眼笑:“蝗虫咋了?蝗虫活得安闲。”节目组也顺水推舟,后期给她加了“零食守护者”“高兴干饭人”的花字,把争议变成了回忆点。
其实网友心里门儿清:“蝗虫”戏弄的不是她的“损坏性”,是她的“生命力”。其他明星在镜头前像精心修剪的盆景,她像野地里的向日葵,不管不顾地朝着阳光长。她会由于没抢到最终一块蛋糕噘嘴,也会由于队友帮她抢了零食而傻笑,这些细碎的心情,比“高情商讲话”更让人觉得接近。就像有网友说的:“咱们骂‘蝗虫’损坏庄稼,是怕它毁了收成;但说那英是‘综艺蝗虫’,是盼着她把那些假模假样的‘庄稼’全啃了。”在这个明星怕说错话、怕做错事、连笑都要按剧本走的年代,她的“不管不顾”,反而成了最宝贵的特质。
我们围坐在一起说“游览方针”,有人说“要打破自我”,有人说“要学会容纳”,轮到那英,她啃着鸡爪迷糊道:“我的方针是吃好睡好,别让活。”全场笑倒,弹幕刷满“世另我”。这届观众,早就看腻了“尽力人设”。明星在综艺里搬个箱子要配“好拼”的字幕,背个单词要剪“自律”的片段,如同不时间验证自己“优异”,就不配被喜爱。可那英偏不:她清晰说“我不爱动”,安然供认“我日子技术差”,甚至在我们评论英语时,手机里传出“二筒”的麻将声,她把“不优异”写在脸上,反而让人松了口气。